德阳中学欢迎您!  今天:
当前位置: 主页 > 德中教研 > 课程改革 >

邓琴老师成长反思

时间:2014-06-04 12:1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编者按: 我校青年教师较多,是我校发展重要的生力军。他们在师德上的尽快完善、专业和技能的迅速成熟是学校的殷殷期盼。曾子曰,“吾日三省吾生”。教师的成长也需要不断反思总结,方能厚积,方能薄发,方能“不期然而然”。此处发表邓琴老师的成长心语,望能够对所有青年教师有所启迪。

 

新教师个人学习总结

德阳中学  邓琴

 

现在是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人说万事有“七年之痒”,而我也认为实践亦有“三年之获”。工作中点滴的积累与微小的成长都是我最宝贵的收获,我也相信,这些收获可以集腋成裘,让我在教学生涯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而这些收获的源头在那些良师益友们,是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以无私的胸怀为我传授真经。韩愈有言:“圣人无常师”,杜甫诗曰:“转益多师是吾师”,正是这么多老师教我一个学生,我大受裨益。

媛姐开启了我对何谓课堂的认识。工作的第一学期,我还沉浸于大学讲课的微格模式,自认为只要自己讲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上了一堂成功的课(当初大学讲课小组活动中自己被同学们盛赞“有文化底蕴”的《桃花源记》一课让我不自觉进入了课堂误区)。同时,当时的我更多将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接纳我的语文课堂,我的眼中只有我,,所以很少问学生需要什么,学完这一课应有什么收获,某一内容有无必要讲,用什么样的方式尅呀让学生又快又好地吸收?现在看来,这是多么的闭门造车,自己的视野局限得如同井底之蛙。所幸的是,,媛姐让我随意去听她的课,并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应该怎么样上好一堂完整的课。我至今记得她讲《沁园春·长沙》,简洁而充满诗意,,能够给人身心的享受,这也是我所追求的语文课境界,因为我持之如一的一个信念就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的区别是,其他科的语言是传达知识的载体,而语文课的语言不仅是工具,而且本身也应是教学的关注点。正因为如此,,我尽量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备课文内容,备课文讲解的用词造句、词语表达。更重要的是,我从媛姐的课堂中意识到,任何一堂课都应有“点”的概念,备课时必须问自己学生在这一课应有什么知识收获与情感、理性体悟。如《沁园春·长沙》不能只是空谈毛泽东冲天的豪情壮志,而应从诗歌表达技巧,语言使用方面,从“计”的层面熏陶学生如何审视诗歌的美与技巧。

周老师等组上的老前辈们则教会了我应有的严谨与对工作的细致与热忱。周、邹、魏等老师的课我听得并不多,我更多的是向他们请教知识点或询问教学设计、安排。这些老前辈们的严谨让我折服,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和践行也让我生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与他们交往,也时刻警醒自己修炼自己的严谨,尽量较少教学的随意性。尤其是周老师,她是“终身学习”的典型,直至现在,她都未停止学习,或是研讨,或是阅读杂志书报。她在《语文学习》中看到《方山子传》的精彩教学设计,就马上运用于自己的课堂;她看到台湾高考作文,觉得适合我们自己学生,就将其出在月考试题中;看到电视节目《开讲了》,就为学生放适合的专题;看到《汉字听写大会》,就择选重要的给学生听写。我相信,那种对学习的热枕,对工作的严谨能够支撑一个人,给予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价值感。所以,将学习作为生活的需要,是周老师教给我最重要的一节课。

而上学期,我有了自己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师父,一开始虽属于名义,,甚至很容易流于形式,,但一旦真正与左老师接触,暗自庆幸有这样的师父,认真而不失和蔼。在结对子之初,她就热情地让我去听她的课,所以这一学期一开始,我真正开始我的听课与被听课生涯,我听师父高一新课,师父为我讲评自己的高三复习课,双管齐下,。一来二往,自己心里对整个高中语文呢教学流程就更为清楚了。

另一种对我影响很大的学习则是此次回大学母校“再做一回学生”的学习。平时的网络学习由于时间关系自己确实有应付之嫌,但暑假的集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徐老师《新课程改革关键词研究》以及孙老师《语文深度教学》两门课程让我记了满满一本的笔记以及形成自己的思考,除了知识本身,徐鹏老师对学习的执着追求让人感佩,而且他提出了很多我之前未意识到的视角,这些视角似乎一下拓宽了我的视野,比如国外的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基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学等,让我深切感受到语文教师需要睁开眼。孙立权老师是整个东北语文教育泰斗,他所追求的“深度”、“审美”、“积淀”,他所展现出的汪洋般的知识储备,留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语文真美,语文如此有味道!这不是我追求的方向吗?

当然,两年间,办公室同事、搭班的搭档们,以至学生们都在教我学习,促进我成长,我的心中充满无尽的感激。说到最后,如果我真在成长的话,今年的我与2011年9月份的我相比是进步的话,只是被动的学习不是我这两年多来唯一做的事,毕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看来,可能“思”比“学”更重要。就我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而言,之前的自己在教学中更像一个盲人,虽然一直前行,但自己脚下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前方又有什么美景或是什么障碍,自己并未了然于胸,有时还会有隐隐的不安,生怕自己在什么环节有了什么纰漏而误人子弟,尤其自己所教的还是两个实验班。而如今,自己还有太多不足,但我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行走在语文这条道路上,自己在慢慢睁开眼睛。当我回过头,我在反思笔记、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下一届,我的作文教学环节会是怎样;下一届我上文言可能会用更有效的方式;下一届我会怎么样上谋篇课文;下一届我将怎样有效、巧妙地布置作业,检查作业,督促学生学习等等。一这样想,我就发现这条路清晰了很多,因为我更有了总体的规划与细微的关注点。这一丝顿悟靠的是取经学习,但更靠的是反省。“反求诸己”是成长必不可少的素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用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谓的学习的荒谬,而我会用这句话告诫自己——学无止境,反思相携。

                                                        2013年9月16日

(作者:admin   发布:管理员   修改:管理员)
0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德中教研
最新文章
本周热门